查看原文
其他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读懂“哈军工”

牢记嘱托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4-03-18

时值哈尔滨工程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哈工程视察的第一站就是校园的“红色根据地”哈军工纪念馆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细细地观看纪念馆内的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个个史料实物,深入了解哈军工精神和学校办学历程,并作出“要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的重要指示。

10年树木、10年育才,哈军工纪念馆的红色传承至今已整整10年。

无论外面的时间如何奔流变幻,哈军工纪念馆这一方3837平方米空间里的时间仿佛凝固成永恒。

10年来,这里也是哈工程每一届新生踏进这座军工大院最先接受红色教育、刻上红色烙印的重要一站。

在一届届学子青春眼眸注视过的照片上,呼吸过馥郁的哈军工精神文化的空气里,一颗颗跳动的心灵在不同的时空里永相逢。

习近平总书记对哈工程青年学子殷殷嘱托:“年轻一代成为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一代,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充满希望,青年学子要树牢科技报国志,刻苦学习钻研,勇攀科学高峰,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绽放青春光彩。”

这里是找寻初心、树立信仰,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的所在,在这里走近高洁伟岸的灵魂、报国强军的初心、忠诚坚韧的品格、安邦定国的理想,在这里荡涤心灵、滋养身心、焕发勇气、激发自信……

机关党委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

现在,就让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这个“红色圣地”。


文化名片


哈军工红色基因既是学校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大学的精神底色,也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文化根脉。哈军工纪念馆系统整合哈军工物质遗存和精神遗存,已成为学校传承创新军工文化的名片,联结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

2011年,得知哈尔滨工程大学要建立纪念馆的消息,96岁高龄的刘居英老院长尤为兴奋,欣然命笔为其题写馆名,号召校友支持纪念馆建设,他在《致哈军工校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是军工后人献给哈军工六十周年校庆的一份珍贵礼物,也是我们广大军工校友多年的热切期盼。”

哈军工纪念馆于2013年9月建成并免费开放。建设哈军工纪念馆就是为了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把哈军工的物质遗存和精神财富整合利用起来,使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军工纪念馆内设序厅、基本陈列展厅、历史建筑还原展厅、人才成果和科研成果展厅、纪念与传扬展厅等6个常设展厅,设有“甘为人梯”“漫步云端”“聚沙成塔”三个主题景观,主要陈设“八一军旗”、沙盘、国家领导人给哈军工题词、油画《运筹》等展品。

纪念馆以哈军工历史为基础,以重点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成果为线索,展示哈军工筹建、发展、分建、改建的历史,揭示哈军工作为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科学技术学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对我国高等军事技术教育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全面展示了哈军工的发展历程、培养的杰出人才以及在推进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进程中的卓越贡献和报国强军的价值追求。


镇馆之宝


哈军工纪念馆里现有馆藏实物2万余件,国家级文物530余件,珍藏了一批珍贵的史料实物,其中包括由毛泽东签发的任命刘居英为哈军工副院长的任命书、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系级领导和院机关领导任命书、歼7E 试验吹风木质模型、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901 元件等“镇馆之宝”,馆中还有杨士莪院士用四种语言记录的笔记。

毛泽东签发的任命刘居英为哈军工副院长的任命书

杨士莪院士于1965年写的四国笔记

四国语言的笔记分别由俄文、日文、中文和德文书写而成。

歼7E 试验吹风木质模型

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901 元件

哈军工纪念馆建馆之初,在实物征集中,纪念馆筹建办遍访26个城市并亲赴越南,摸清哈军工时期留学生的全部情况。八方校友倾囊支持,有的校友用自行车驮来珍藏的哈军工教材和笔记,说:“这些都是学校给我们的,陪伴我们大半辈子了,现在也该还回母校了”;有的校友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还未下病床就开始张罗召开校友座谈会…… 这是全校资源和全体哈军工人的总动员。

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901 元件由“901”计算机科研小组组长柳克俊捐赠。

当年,由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8位哈军工教员组成的计算机科研小组,在我国计算机事业还是一片空白、手中只有一些俄文和英文科普读物的条件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在哈军工诞生,成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历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欧美一些国家博物馆曾找过柳克俊,想要收藏我国第一台军用电子计算机元件。柳克俊意识到这些元件的特殊意义,让学生去海军各个部队搜集。由于地址、部队的变迁,一些元件已经不知流落何方,集齐非常艰难,他却非常慷慨地赠予哈军工纪念馆。


生动“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除了收藏和展览,哈军工纪念馆将自身建设与通识课、专业课教学紧密结合,开设“哈军工精神与校史文化”通识课,进入“第一课堂”,纳入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融入“第二课堂”。

支教地同学来到哈军工纪念馆参观

哈军工纪念馆不仅是学校传承哈军工优良传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还是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更是砥砺报国情怀、激发创新精神、涵养担当品格的生动“课堂”。

自开馆以来,哈军工纪念馆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积极打造“红色与特色”相融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馆内免费对外开放,年开放时间近300 天,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10 余万人次。以开门办展览的形式走进部队及中小学,特别是推动哈军工红色文化走进全国红军小学,形成了“流动中的纪念馆”“工‘承’红军中国行”等品牌活动。

哈军工纪念馆于2021年建党100周年前夕获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先后获评(选)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全国首批中小学实践研学基地、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荣誉,是黑龙江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弘扬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阵地。

哈军工优良传统是什么样的传统?哈军工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哈军工,小编带大家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梳理的书单基础上,加上校庆期间宣传部出版的哈军工主题图书,奉上“哈军工”精选书单。带大家一起找寻哈军工根脉,重温哈军工岁月,了解哈军工辉煌,感知哈军工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哈军工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让哈军工的优良传统和红色精神滋养更多时代新人。



图书系列


70周年校庆系列图书上新


《从哈军工走来》

王春晖 主编

本套丛书为70周年校庆系列图书之一,梳理编研了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及哈军工后裔、哈军工校友在哈军工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成果。全书分为三册,通过溯源集对哈军工历史的梳理,奠定哈军工文化育人的基础;通过赓续集集合后人对哈军工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内在推动哈军工文化的创新性发展;通过物化集拓宽哈军工文化传播的载体途径,实现对哈军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对溯源、赓续、物化这样一个完整的文化育人逻辑链条的编研,挖掘哈军工文化在未来更加深厚持久的文化内力,服务立德树人。


《我们的哈军工父辈》

王春晖 王鹍燕 主编

本书集结了30余位哈军工后代的文章,谈往事、忆亲人、讲奉献、承血脉。他们用简单真实的笔触,饱含深情地回忆父辈们的传奇经历,追忆父辈们爱国为国报国的峥嵘岁月。本书为70周年校庆献礼图书。


《哈军工大院的故事》

李妍 张淑茳 彭宗德 主编

本书收录文章56篇,作者均为哈军工时期的学员、教员以及他们的后代,记载了在哈军工大院里发生的故事,包括哈军工精神、建设初期、教学科研、师生情谊、学生时代、子女对父辈的回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再现哈军工的创建和崛起。


《哈军工红色记忆》

李宏 邵光辉 张学超 主编

本书为60期有声读物,以哈军工历史中的重大事件(人物)、人才成果、科技成果为主要线索,记录了哈军工建设与发展中的红色记忆。


《工学时光——图说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史》

李宏 吴韶刚 霍萍 主编

本书按照校史馆展陈的逻辑构架,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故事为主要内容,以档案图片、实物模型为载体,讲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70年来的办学历程。


《工学微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

本书为哈工程官微十年作品集萃,从哈工程官微共发布的2400余篇推送中,遴选汇编2013年至2022年10年间发布的作品,以“奋进足迹”“丹心铸剑”“精英摇篮”“栋梁参天”四个篇章,着重展示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成果,一线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倾心教学与科研的榜样事迹,哈工程学子刻苦学习、努力成才的典型故事以及哈工程杰出校友发扬“三个第一”价值追求、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勇担强国使命的先进事迹。同时每篇文章均附有二维码,以方便移动端阅读,部分优秀报道同以二维码形式辑录在册,有效扩充了纸质书籍的容量,让更多的人通过书籍了解哈工程。

“奋进足迹”篇章记录了

学校办学历程的重要成果和进展

“丹心铸剑”篇章记录了

一线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倾心教学与科研的榜样事迹

“精英摇篮”篇章记录了

哈工程学子刻苦学习

努力成才的典型故事

“栋梁参天”篇章记录了

哈工程杰出校友发扬

“三个第一”价值追求、

传承发扬哈军工精神、

勇担强国使命的先进事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校庆专刊

专刊文章聚焦海洋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前沿热点,涉及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9 家高校及科研单位,汇集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杜修力以及16 位国家级人才和7位编委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刊发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和原创性文章,进入了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 Q1区,连续 19 年被Ei 数据库收录,入选中国科协舰船科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 T1 级,进入国内顶尖期刊行列。

哈军工经典书籍回顾

《走进哈军工纪念馆 走近哈军工》

王春晖 主编

这是由一群筹建哈军工纪念馆的人们用溢满真情的笔触铺就的哈军工历史文化之旅。本书用全新的“读馆”方式带您走进哈军工纪念馆,进而了解哈军工。本书以客观的文字、历史的图片、崭新的视角,再现哈军工历史、弘扬哈军工精神。


《王牌军校——哈军工》

吴新明 编著

本书作者追踪了哈军工成长的历史足迹,探析了她快速办成“王牌军校”的诸多原因,解读了哈军工办得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离开了军队建制,而后被分建的历史之谜。从政治、军事、教育等不同的视点,对哈军工办学的历史经验及“哈军工精神”的表述作了认真严肃的探讨。


《难忘的哈军工》

丛书编写组 编

哈军工建校50周年之际,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同志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回忆、搜集、整理出版了本书。这套书共上、下两册,分为9个章节,从各个侧面记录了这段不寻常的史实,引起哈军工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共鸣。


《从哈军工校园走出的院士们》

哈军工北京校友会 编

哈军工虽历史短暂,但却孕育了40位两院院士。本书分教员篇和学员篇,教员篇依当选院士的年代为序,而学员篇则依哈军工1—13期入学先后为序。本书将他们的经历与业绩汇集成册,通过哈军工院士群体的呈现,让世人感受到哈军工的教学严谨、学习刻苦、授业求新的为学治学之道。


《百家访谈哈军工》

王克曼 徐南铁 主编

本书共分为经典军校、薪火相传、将军之路、院士历程、元老回顾、校友之声几部分。书中将采访素材进行整理,更加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的生动性。可以说,这是一本追求哈军工话题普遍性和广泛性的书。


《军中名校哈军工》

吴新明 编著

作者曾就读于哈军工导弹工程系。本书从教育学的角度科学地总结了哈军工办学的成功经验,揭示了哈军工人才辈出的规律,尤其是拔尖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做人与做事和谐统一的教育观等。本书图文并茂,对大批从哈军工走出的,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也饱含激情,以浓墨重彩作了大篇幅的刻画和描述。


《哈军工将军画传》

滕叙兖 编著

这本画传是以陈赓大将为首的15位开国将军的集体相簿。500余幅珍贵的老照片中既有他们在战火中的勃勃英姿,也有他们在哈军工辛苦办学的身影;特别是与夫人相濡以沫的深情和含饴弄孙的温馨,亲切感人。纵览全书,可谓画中有传,传中有史,史中有情。


《忠诚的印迹》

王春晖 曹良韬 主编

该书以文化为主线,以历史档案为依据,按照哈军工—哈船院—哈工程的历史脉络,客观记录了学校65年来在奋进中崛起,在发展中跨越的办学历程。


《导弹工程系》

高小林 著

本书全面讲述了在哈军工诞生中国第一个导弹工程专业的历史;完整地记叙了从筹备导弹工程专业、成立导弹专科,到导弹工程系的创建和发展,再到学院改制、改建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全过程。本书首次全面系统地记叙了陈赓大将对“两弹一星”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生与回忆》

李懋之 著

本书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引人入胜。书中还收集了作者历年写的部分回忆文章。包括《陈赓大将创建哈军工》《沁源围困战》《奇袭耿壁,一次漂亮的歼灭战》《尖刀宰杀鬼子兵》《难忘的抗大岁月》《横扫晋南》《参加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等。


《丁香苑——哈军工》

李殿斌 著

本书为报告文学的形式,作者以驻哈士兵、军事工程学院技术干部的视角,记述当年哈军工生活的侧面。


《哈军工传》

滕叙兖 著


《陈赓大将与哈军工》

滕叙兖 著


《名将名师》

滕叙兖 著


《刘居英画传》

刘智 滕叙兖 著


《开国元勋的子女们:哈军工高干子女传记》

滕叙兖 著


《哈军工的峥嵘岁月》

滕叙兖 著


《国之翼——哈军工空军工程系系史》

滕叙兖 著


《哈军工历史与文化考察》

文小平 著


《永远的“哈军工”》

任学文 著


《王牌军校高端访谈》

王克曼 徐南铁 吴新明 主编


册系



《辉煌的哈军工》

丛书编写组 编

这本画册是哈军工后裔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了纪念军事工程学院创建50周年而策划出版的。本画册包括训词、题词、亲切的关怀、军工历史概况、军工发展进程、今日之军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大事记、母校新貌等内容,用生动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现哈军工的辉煌。


《“三海一核”的前世今生》

王春晖 吴韶刚 主编

画册以“三海一核”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较为系统地回顾了“三海一核”从哈军工时期开始蓄势孕育,经历了哈船院时期的凝练积淀,发展到了工程大学时期上升为学校的特色办学方略的历史过程。


电子出版物系列


电视片《寻根哈军工》

总监制:魏潾  总策划:王春晖

本片以哈军工校友的孙女在哈军工建院60周年之际,代替他前往哈尔滨的军工大院寻根为线索,借校友孙女的视角,以游览的表现方式,展示军工大院及哈军工纪念馆馆舍周边景观、馆舍内部陈列,进而介绍哈军工的历史、传扬哈军工精神。




专题片


《讲述:哈军工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策划:吕冬诗 王春晖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推送~

《讲述》共10集作品,每集均以革命文物讲述人的视角,聚焦一件哈军工革命文物,讲述其背后哈军工人忠诚祖国、科技报国、终身为国的爱国主义故事。所有故事都以哈军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展示了哈军工为祖国建设国防事业的精神风貌。


《藏品有话说》

策划:李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推送~

哈军工纪念馆制作的系列专题视频《藏品有话说》,带着师生、校友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时空穿越之旅,汇聚奋进新征程的时代伟力。


《走近哈军工》

策划:李宏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相关推送~

《走近哈军工》系列课程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共8集,下部分共6集,由学校工学青年讲师团优秀教师和大学生讲解团团员联合录制。






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

哈工程“国之重器”

习近平:发扬哈军工优良传统,紧贴强国强军需要,

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再立新功

70年光荣与梦想!

哈工程师生原创rap《1953》超燃来袭!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

70年,“永不褪色的国家队”正青春!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霍萍 吴丹丹 唐晓伟

信息来源 | 哈军工纪念馆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摄影 | 吴政阳 吴韶刚 杨上峰

排版 | 沈也桢 杜明敏

校对 | 谷雪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李宏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